大宋兴庆元年,正月初六,清晨,空气清冷,一天中最好的时刻。

赵竑趴在桌上,边皱眉边伏案书写。

“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,总得知道他最初的民族。一个国家建立之初,总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,然后渐次吸收其余诸民族,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。而建立中国最早的民族,就是“汉族”……”

这是赵竑编写的《地理》教材,其中内容,朝中的学士们功不可没。而高屋建瓴的口号类文章,则需要赵竑亲自撰写。

对于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来说,地理就是历史,历史就是地理,每谈到一处地方,必然和历史息息相关。

“河西四郡,即武威郡、张掖郡、酒泉郡、敦煌郡。汉元狩二年,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,汉以其故地置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敦煌四郡。因地在黄河上游以西,地理上自成一体,故称河西四郡。汉武帝时除设置河西四郡外,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,有“列四郡,据两关”之称……”

河西四郡,河西走廊,中原王朝的西大门,赫赫有名的养马圣地。大宋河湟取边戛然而止,功亏一篑,又不合时宜地“海上之盟”,让人惋惜。

若是能占有河西之地,或许就能解决大宋骑兵匮乏的天然不足,战术上立于不败之地。

有了战马,就有了骑兵。大宋六七千万人口,民间尚武,不乏战兵。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比起来,人口优势巨大。

他从不相信什么蒙古铁骑纵横天下,无人能敌,大宋不断作死才是根本。

人定胜天!六七千万的大宋,敌不过人口百万的北方游牧民族,何其悲哀?

大宋的灭亡,两宋的历朝君王,以及那些宽袍大袖的士大夫,个个都是功不可没。

“燕云十六州,地理位置险要,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。一夫当关,万夫莫前……”

结合着学士们的草稿,赵竑继续写了下去。

对他来说,汇集众学士的智慧,作出一番“高、大、上”的润色,似乎并不难。

“后晋天福元年,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,向契丹求援。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,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。天福三年,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,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,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,往后中原数朝都未能完全收复。燕云十六州的失去,使得大宋感受契丹和金国威胁,持续长达160多年……”

燕云十六州,历史上终两宋都未能恢复。在他的时代,能够收回吗?

这一副副的地图,江南的、四川的、中原的、两河的,还有西域大漠,该一一画出来了。

地理就是历史,那些海外的无主之地,或有主之地,似乎要编到海外部分去。

也许有些人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穿越南宋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酷爱小说只为原作者浮沉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沉的命运并收藏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第117章 东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