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江水滔滔的江边,饶有兴趣地看着那正在随着江水转动的巨大的水车,赵竑心头暗暗震撼于先民伟大的创造力。

高达六七丈的大水车,安装于岸边的“u”型石坝之上,通过传动轴,带动岸边的石碾,磨细生产出来的水泥装袋以后,运往各处。

土法造水泥,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,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,按一定比例混合后,在烧石灰的土窑内煅烧成熟料,细磨后就是土水泥。

虽然不如后世的普通水泥,但其结实和耐用程度,远远超出时代。

看向大水车,脑海里浮起一些崇洋媚外的事情,赵竑鼻子里,忍不住冷哼一声。

什么狗屁的欧洲大风车,华人的文明至少超过他们千年!

看向白鹭洲和岸边三四十步的水道,赵竑摇摇头。看来用不了多久,或许二三十年,随着水位下降,白鹭洲和岸边的支流会越来越小,最终白鹭洲会和岸边陆地连成一块,从此再也没有了两水中分的沙滩胜景。

后面的一众讲武堂学员们懵懵懂懂,不知道皇帝带他们来水泥厂,到底是几个意思?

“发什么呆?咱们接接地气,进去看看。”

赵竑微微一笑,大踏步向前。兵部侍郎魏了翁、工部侍郎乔行简,以及曹友闻、余玠等学员,纷纷紧跟其后。

众人进了水泥厂,虽然都是黄土夯成的工房,看似简陋,但石料、粘土、石炭等物料堆放整齐,井井有条。看样子,水泥厂的管理者有些本事。

一堆青色的堆料旁,一个工匠打扮的人正抓起一把水泥细细查看,转身走了过去,叫住了他。

“麻烦问一下,我想知道,水泥厂有多少人,每个月可以烧多少水泥出来?”

远处几座拔地而起的庞大的水泥窑,让赵竑也变得有些兴奋。

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,各行各业的发展,金陵城扩建不可避免,大量的道路和建筑,自然需要大量便宜耐用的水泥。

四轮马车和黄包车,在那些坑洼不平的土路上,肯定没法跑吧。即便是车不散架,屁股蛋子也颠的受不了。

“回陛下,里面共有300人,如今每日可产水泥3万斤,大概每月可以生产100万斤上下。等到下月三个新窑建成,可以达到每月150万斤。”

工部员外郎彭大雅赶紧解下口罩,恭恭敬敬地回道。

说是口罩,其实也就是三层纱布缝制,比后世的当然要差许多。不过,这是赵竑的发明,不但是水泥厂,包括火药厂、铁厂以及兵器制造分司,所有的一线生产人员都是人手一个。

100万宋斤,也就是后世的120万斤,60万公斤,600吨而已。

“600吨,还是太少了些!”

赵竑失望地摇了摇头。

600吨,一座学堂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穿越南宋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酷爱小说只为原作者浮沉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沉的命运并收藏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第117章 东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