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建武二年,公元1131年冬,十一月十六,初冬。

第二日一早,巳时初,赵竑与臣子们在兴元戎司衙门议事,正是蒙古大军南下应对事宜。

武休关距离兴元府城不过一百里,蒙古铁骑来去如风,兵临城下,已经是不可避免。

“陛下无忧,城中粮草足以支撑三月之用!”

“陛下,城中百姓安置妥当,无一人风餐露宿,百姓并无惊扰。陛下不必担忧!”

利州西路安抚使陈隆之、转运使赵彦呐纷纷奏道。

“好!众卿费心了!”

赵竑对着一众文官,赞赏地一句。

粮草充足,民心安稳,将士才能心无旁骛守城。

“陛下,城头战棚、火炮弹药、擂石滚木、箭矢金汁等都已安置调配完毕。陛下无忧!”

“陛下,城中厢军民壮已经开始集结操练,随时可以上城增援。”

兴元府统制官赵溍,以及孟珙,纷纷奏报。

赵竑轻轻点了点头。

要是厢军民壮都要上城驻守,那战况可就是进入白热化了。

“陛下,鞑靼势大,七万大军非同小可。要不要点狼烟,召集西路军前来增援?”

兵部尚书宣缯忧心忡忡,满面的愁苦。

“宣卿,稍安勿躁。城中有一万战兵,朕还有三千禁军锐士,更不用说一万厢军民壮。两万多大军,总能抵挡一两个月吧。”

赵竑哈哈一笑。

尽管蒙军也有火器,但他并不在意。

宋军火器,无论是冶铁,还是火药配方,反映的是科技的结晶和进步。而使用药包、铳尺炮架的先进,以及炮手掷弹兵们重复不断的训练,则是军队职业化的结果。

他不相信,蒙军的火器,能比宋军的更强。

“陛下,鞑靼大军一到,汉中之地,可是要断壁残垣,田园荒芜了!”

陈隆之忍不住,摇头一句感慨。

“朕也没有办法,朕也想御敌于国门之外,以免百姓受苦,地方遭殃。但朕害怕失败,否则就是将士死伤无数,百姓水深火热。就像今日的武休关,一夜之间,两千多将士就没了,他们永远也回不来了。”

赵竑不知不觉,发了一番感慨。

堂上的孟珙等人,都是仔细聆听。

“朕是担心我大宋边军的实力不足,不能境外野战。只有足够的实力,才能不缺乏勇气。国之大事,朕不得不谨慎,还是要靠实力说话。”

就像潘福这样临阵脱逃,还不是对蒙古大军恐惧,没有必胜的把握。

“陛下圣明!”

陈隆之和孟珙等臣子一起肃拜,都是叹服。

一切都是实力说话,这话一点毛病也没有。

“陛下,鞑靼大军若是一路向东,在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穿越南宋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酷爱小说只为原作者浮沉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沉的命运并收藏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第117章 东方